学术研讨会   ASA
联系我们   Contact

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简介

2017/1/28 10:11:20      点击:

     泉州是多元文化的宝库,海峡西岸名城。由于历史积淀深厚,又是著名侨乡,中医药事业有着辉煌的过去,和海外、境外有密切关系和频繁的交流。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从“八五”规划开始建立国家级师承制度,遴选500名老中医药专家,我市蔡友敬、骆安邦、吴光烈等3位众望所归的老前辈光荣入选(福建共有13名),他们都是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拓展和海外境外同行交流,他们和时任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钟秀美、顾问组组长的姚排天经充分讨论后提出动议,得到老中医专家张志豪、郭鹏琪、庄玉柱、林金长、王泉瑛的支持,并经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会决定举办“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经市科协、省中医药学会、省科协同意,并向上呈报。国家科委91年(国科外事字第421号文)批复同意。 
    1991年8月5日泉州市薛祖亮副市长,鲤城区政府周子澄副区长、市科委王重庆主任以及市科协、市卫生局领导同志参加了首届“研讨会”的筹备会。蔡、骆、吴3位老中医、市(县)中医药学会负责人、市(县)中医院院长出席会议,就召开“研讨会”认真研究并形成决议。由于政府介入、部门领导重视,各方面准备工作周密,为会议的成功提供了保证。之前,91年8月出色举办的“晋江首次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会”是一次预演,拉开了“研讨会”的序幕。

 

 

会徽介绍

    

     会徽由青年画家林剑仆、吴永安设计,形象鲜明、寓意深长:以三个指头的脉诊突出专业的特点,指下的海浪,既是强劲有力的脉搏,又象征广阔无边海的境界。这个会标被历届“研讨会”一直沿用下来。

 

 

 

 

 

历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简况表

(第1至11届)


届别

时间

承办

参会人数

海外、境外出席情况

论文数(篇)

1991.11.22-24

鲤城

220

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港、台

452篇。114篇结集刊印

1993.10.26-28

晋江

200多人

东南亚等日本及港、澳、台

588篇。218篇结集刊印

1995.10.23-25

惠安

375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柬埔寨及台、港

658篇。276篇收载于《福建中医药》增刊

1997.10.22-24

德化

300多人

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港、台

500多篇。215篇收载于《北京中医》增刊;86篇结集刊印

199910.26-28

南安

350

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澳、台

508篇,350篇收载于《福建中医药》增刊

2001.10.21-24

安溪

258

马来西亚、新加坡及港、台

268篇收载于《福建中医药》增刊

2004.9.24-26

永春

270

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港、台

202篇。184篇收载于《福建中医药》增刊

2007.12.1-2

市中医院

237

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印尼、日本、菲律宾及港、台、澳

237篇收载于《福建中医药》增刊

2009.11.13-15

市正骨医院

400余人

马来西亚、美国、泰国、英国及港、台、澳

512篇。150篇发表在《世界中医药》杂志正刊及增刊上。

2011.11.4-6

晋江

518

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港、澳、台

446篇。部分优秀论文在《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世界中医药杂志》刊登。

十一

2013.11.29-30

泉港

400多人

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

400多篇。256篇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印发。



构筑两岸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这是一个地区级的国际性会议,自举办以来,吸引了广大海内外中医药学者及单位团体的参与,并与学会保持着联系。泉州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脉相连,血浓于水,自古以来泉台中医药的交流就有许多史料和佳话。泉州市中医院闽台医史研究室承担《闽台医史研究》课题,获省卫生厅1992年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张永树2篇论文分别在“台湾中国针灸学会第38届针灸节”和台湾《明通医药》杂志交流、发表。同样,“研讨会”也成了泉台中医药交流的重要平台。
    1993年7月6日台湾中华传统民俗疗法协会理事长、台湾武园集团总裁黄善德(惠安籍)年届74岁率27人赴大陆联合考察团,和泉州同仁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黄善德被聘为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1995年黄善德为顾问的武园集团中医药代表团一行17人出席了第3届“研讨会”(惠安),并带来台湾陈立夫先生亲笔题赠第3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的条幅:“使中医现代化,能普遍治愈世人,是所愿也”。会议期间同时举行首届泉台中医药文化学术交流会,两岸专家学者38篇论文和《闽台医史研究》部分论文参加交流,并结集出版汇编。
    1997年10月23日,第4届“研讨会”(德化)期间,召开了第2届泉台中医药学术交流会。1998年12月25日-26日,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在惠安召开“第三届泉州——台湾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开辟《泉州中医》1998年第1期为大会论文专辑。1997年10月27日国家科委以国科外审字(1997)1069号文批复同意第4届“研讨会”(德化),黄善德、林庆全等19人参会,并印制了十分精美、图文并茂的团员名录散发,表示对会议的高度重视。其后,由南安、安溪、永春等地承办的“研讨会”,台湾均有组团参会。2007年12月1日-3日,第八届“研讨会”在泉州鲤城举行,台湾代表陈佳妏医师参加了研讨会。2009年11月13日-15日,第九届“研讨会”在泉州丰泽举行,台湾中医伤科医学会杨哲彦名誉理事长、台湾中华中医典籍学会李一宏理事长等28人参加了研讨会,并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

 

历届研讨会盛况及影响

全国著名老中医、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杨春波教授连续8届参与“研讨会”,并作主题演讲。他认为:研讨会轮流在泉州各个县(市)区承办,当地的党政领导层深化了对中医药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了对中医药的领导和支持。通过会内外的宣传及活动扩大了在民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和海外、境外、省外专家齐聚一堂切磋交流,促进了学术共同提高。这是多年来一直探索而未曾找到的办法,值得深研,应该坚持办下去。
    历届“研讨会”的筹办、审批、主办从一开始就作为政府行为。分管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宣传部、卫生局主官都是直接指导、批示、拨款。如洪辉煌、黄少萍市委常委都曾亲临会议。省卫生厅计克良、魏忠义厅长、杨平、黄春源、阮诗玮副厅长、市卫生局范金阶、黄皓春、陈荣洲、苏小青、蔡丽静局长、林聪顺、许顺清副局长及相关承办县的党政分管领导都把“研讨会”列入议事日程,亲听汇报、协调督办。各承办地卫生局主官亲自坐阵,调动人力、物力办好会议。省政协副主席林逸、泉州市副市长、市人大、市政协相关领导同志李天乙、周子澄、郑金奋、周玉堂、薛天锡等曾莅会指导。1999年10月第5届“研讨会”在南安市举行时,该市五套班子一把手同时出席了开幕式。各承办地的党政一、二把手及分管领导也多莅会关怀、指导。省科协侯昭雄、陈振健、黄金陵、林思翔、柯少愚等及市科协郑金奋、陈淑贤、陈永宝、马荣生、林丕鼎领导历来极为重视,加强指导。省中医药学会从第2届“研讨会”起则列入主办单位,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杂志也都积极支持、协助。
    “研讨会”开到哪里,张灯结彩,标语横幅就宣传到哪里。1997年,第4届“研讨会”开幕式那天,300多名代表从宾馆步行到会场,大约1000多米沿街彩旗彩球,五色缤纷的巨幅标语,把德化古城装点得分外喜气。加上适时的义诊活动,满城民众都知道,连老外也都赶来过“中医药节“,起了一个很好的科普宣传效应。
    更重要的“研讨会”有相当雄厚的学术资源。历届莅会的海内外知名专家还有北京的陈可冀、谢海洲、危北海、路志正、沈绍功、王炳岐、黄宏昌,上海的何金森、李鼎、戚广崇、湖北的欧阳忠兴,广东的李赛美,台湾的李江川、黄正一,香港的苏晋南、苏东明、颜培增,日本的许瑞光、小林严,新加坡的梁世海、郭俊缃,马来西亚的郭廷林、陈期发、林文贤、温月娥、叶明峰,印尼的李靖,省内黄宗勗、林松波、吴炳煌、陈立典、范德荣、康良石、刘德荣、戴西湖、戴春福、吴宽裕、肖熙、许书亮、邱如卿、杜健、陈扬荣、陈小峰、赵正山、胡翔龙、陈成东。他们的到来使会议的学术交流真正体现了国际级别、高水平的档次。历届的论文汇编或结集在正式刊物出版都留下了丰富的医学资料。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各科的观察总结方面,都有突破,创新。并辟有老中医经验的专版在薪火传承方面做了有益的积累。在第4届“研讨会”(德化)期间,《中医杂志》黄宏昌社长主持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会议;在第8届“研讨会”(市中医院)期,杨春波、吴宽裕主持了“岐黄论坛”学术研讨。这些都是“研讨会”的亮点。
    1986年11月新加坡中医代表团李金龙、李永昇、吴忠辉、吴培源、谢美娣一行6人首访泉州市中医院。新加坡中医学院教授李金龙医师1991年起连续8届出席“研讨会”。2007年12月,他以年过7旬的高龄赴上海复旦大学参加他攻读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前来参加第8届“研讨会”,并作了“有华族的地方中医药文化才能发展”的主题报告,同时回顾了1991年出席第1届“研讨会”以来的感想,高度评价此举对促进中医药学术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表示将努力推动这一进程,表示还将参加以后的“研讨会”。不期,2008年元旦,他在台北机场不幸辞世。对于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关注支持“研讨会”的大医家的消失、省市中医药学会、针灸学会、《针灸界》编辑部都致了唁函。
    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名誉会长、新加坡中医药团体协调委员会主席梁世海医师是泉藉的热心人,多次参加“研讨会”。虽年事颇高,但壮心不已。1997年12月“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世界针灸联合会成立二周年学术大会”同期在京举行,他派了代表团参加上述两个会议,自己带团出席第4届“研讨会”,表示要一如既往,把中国中医药进步和研究带到新加坡发扬光大,让她在中新两国结出丰硕的成果。泉州市中医药学会聘请他为名誉会长。
    1996年张永树教授受省政府公派到印尼诊务,在雅加达几次拜望了印尼中医协会中央理事会总主席李靖。并于当年12月份邀请张永树教授作了专题讲座,密切了中印同行的联系。经他的努力把将举行第4届“研讨会”的新闻刊载在当时唯一的中文报纸《印度尼西亚日报》第一版,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中国学术活动首次在印尼的报导。次年印尼森林火灾,经济形势严峻,他克服种种困难带领一个7人的印尼中医代表团前来参会。蔡友敬老前辈先在泉州市中医院接待了李主席一行。在德化第4届“研讨会”上他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指出会议深受海内外同道关注。提出考证中医药古藉《吴时外国传》、《后汉书》记载关于从泉州传到印尼中医药的史料。
    第7届“研讨会”时,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派出19人代表出席并特制祝贺画本。该总会是马来西亚卫生部委任全国中医药行政管理单位,该总会偕同马来西亚专业中医师学会、柔彿中医师公会、柔彿州中医学院、槟榔屿中医学院、槟榔屿中医中药联合会、槟榔屿中医学院毕业医师协会、古晋中医师公会、彭亨关丹中医中药联合会和陈其桐医师联名,专页刊出“热烈祝贺第7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的贺词。该代表团由总会长拿督温柏洲、副会长卢映辉、秘书长唐崇杰、槟城中医学院院长余根铨领衔为顾问。该总会中医部主委陈期发任团长,另有3位副团长:杨先容、林文贤、沈英林。还有秘书、财政的编制,可谓阵容宏大,组织严密。在会议期间他们提供了不少有学术水平的论文,也积极和各国各地的代表沟通。陈期发团长在闭幕式致词时比较了历届“研讨会”的特点,提出许多积极的建议。马国中医药界先后参加“研讨会”的还有黄民威、温月娥、叶明峰、郭廷林、赖群凤、叶素娥、黄正祥、邝伟华、黄诤音、廖桂华、李松昌。其中温月娥被聘为泉州针灸学会联络员。

第九届会议主办单位为: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世界中医药》杂志社、丰泽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丰泽区科协、丰泽区中医药学会、泉州市正骨医院。会议邀请到我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专家、中国科学院陈可冀院士,此外其他的讲课专家也都是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中医药界人士,参与交流的专家学者涉及面广,既有国内知名的教授,也有海外著名的专家,还有泉州本土的多位专家,上至院士,下到在校学生。大会还收到海内外许多团体及知名人士发来或寄来的贺信贺匾,如台湾地区立法院负责人王金平先生题词“济世利人”, 台湾地区立法委员兼国民党政策会执行长林益世先生发来贺词“祝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台湾地区中医伤科医学会理事长黄慧芬博士、荣誉理事长杨哲彦医师发来贺词“骨伤医术超群,大会圆满成功”,马来西亚华人医药总会理事长卢映辉先生、菲律宾中医师公会秘书长王芳成先生、新加坡蔡源国医师、香港林国新医师等也发来贺信。宣传报道方面,福建电视台、福建卫生报、海峡都市报、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对大会进行报道,福建《侨乡科技报》对本次大会专门出版专刊报道,泉州市正骨医院也出版院刊对本届大会进行宣传。

第十届研讨会得到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大力支持,作为本届大会的承办单位,使本次大会影响力得到提升。会议邀请到了中科院陈可冀院士、福建中医药大学陈立典校长、李灿东副校长、刘献祥副校长,广州中医药大学李赛美教授等专家教授,并作特别演讲,另大会共有50位专家学者作大会演讲。大会共受到学术论文446篇,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骨伤、康复医学、中医急症医学、养生保健、治未病等内容。参会总人数518人,其中海外代表共121人(包括台湾69人,香港9人,新加坡14人,马来西亚16人,菲律宾7人,澳大利亚4人,澳门1人,新西兰1人),国内代表397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长春、福建、厦门、甘肃、江西、陕西、安徽等中医药高等院校专家、教授,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专家学者)。台湾人员有来自台湾中医药研究委员会、嘉义县中医药学会、中华传统和乐整复服务协会等团体的代表。

第十一届研讨会在泉港区举办,同时举办了“闽南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学习班”泉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会前成立了第十一届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由区委书记洪自强任总顾问,区长吴礼源任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继红和副区长肖惠中任副主任。会议期间,区政府副区长肖惠中主持了研讨会的开幕式,泉港区人民政府区长吴礼源致欢迎词,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部部长王奕女士、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女士在主席台上就坐并作了重要讲话。此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会上,十名泉州本土全国第一届至五届的名老中医悉数到场传经送宝,为大会增添了不少学术氛围。出席大会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天津针灸学会会长石学敏院士;福建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省针灸学会会长陈立典先生;农工党福建省委副主委、福建省政协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福建省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赖应辉博士;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泉州市科协主席骆沙鸣先生;福建省卫生厅中医处处长陈端生先生;泉州市科协党组书记陈永宝先生;泉州市卫生局副局长苏培聪先生;中共泉港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张继红女士;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和鸣先生;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脾胃病分会会长、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杨春波先生;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指导老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美华女士;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院长、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熙先生;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吴光烈老中医;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钟秀美女士;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郭鹏琪先生;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张永树先生;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林禾禧先生;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丁秀贝女士;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永春县中医院名誉院长周来兴先生;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省针灸学会副会长、泉州市针灸学会会长苏稼夫先生;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刘德桓先生;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晋江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郭为汀先生;泉州市科协副主席魏隆福先生;泉州市中医院院长、泉州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刘宪俊主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靳振洋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李赛美教授;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吴宽裕教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厦门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王彦晖教授;香港九龙中医师公会永远名誉会长林国新先生;澳门针灸学会理事长、澳门中医研究学会理事长、澳门中医养生学会会长张俊青先生;台湾中华传统医药研究委员会会长、高雄市发明人协会会长刘镇宇先生;台北市中医师公会荣誉理事长陈志芳先生;台湾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林文泉先生;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副会长赵英杰先生;新加坡中医中药联合会主席郭俊湘先生;马来西亚槟城中医学院毕业医师协会副会长夏其铎先生。